本文目录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两新一重”作为2020年重点任务,物流行业是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智能物流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物流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物流技术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科技角度来看,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阶段,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智慧化发展阶段。
在机械化阶段,物流机械设备被相继发明出来并投入物流活动当中,但计算机还很少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来,全自动控制的系统寥寥无几,自动化立体库在有限的几个领域得到应用;在自动化阶段,自动化立体库逐步展开应用,AGV技术和一系列管理系统诞生。而到了智慧化阶段,以工业4.0为契机的生产物流系统大规模应用,机器人、无人机、“货到人”等技术相继涌现,各项传统科技与新兴科技开始整合。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主流。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货代和物流的发展。显著的标志就是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日益增多。 1983年,中国只有中外运一家国际货代企业,到 2003年 11月,经过商务部批准设立的一级国际货代已经有 4100家,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货代诞生,平均每月增加 100家。在中国货代市场上,还有一大批没有取得一级代理资格但实际从事货代业务的公司和组织,包括个体户,据业内人事估计,全国大约有 3万间。中国的物流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由于物流的概念比较新,大家争先恐后感时髦。原先的快递公司、搬家公司、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和货代公司,纷纷更名,冠以“物流”二字;海陆空的承运人也延伸服务,搞物流;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也成立物流公司;还有哪些不知“物流”为何物的人,也加入物流大军。这样,中国的物流很快就形成了庞大的队伍,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的“物流”企业有二十多万家。
2.政府对行业管理“秩序缺位”。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处留下了计划经济的痕迹。货代和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政府对货代和物流的行政管理可以描述为“行政主管条块化,市场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这种状况叫做“市场秩序缺位”。中国对货代和物流行政管理是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而又盘根错节。涉及到的部门有今年刚组建的商务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邮政总局等。各部门都有各自主管的市场和业务,为了确保本部门的利益,他们就通过行政立法来保护。典型的例子就在中国国际快递、无船承运人等问题上出现的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给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采取积极的行动,理顺关系。今年年初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将物流管理明确地纳入了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而承担这项重任的便是新组建的商务部。这样,从国家层面实现了管理机构“到位”。商务部正在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就行业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和协调,并且要从国家层面通过立法形式,调整行政管理关系,使货代和物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3.中国物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尽管物流企业数量不少,但其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集中体现为“小、少、弱、差”。即:第一,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无论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营业额规模以及市场份额等都比较小;第二,是物流服务功能少,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三,由于缺少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导致物流组织能力弱,许多物流企业对现代综合物流似懂非懂,不会制订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方案,造成物流成本过高。第四、管理水平差。中国大部分货代企业只有十来年的历史,从行业的生命循环周期曲线来看,中国的货代和物流行业处于“开始”阶段。因此,在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竞争能力。
我国政府正在按照加入 WTO时的承诺,对外开放货代市场。现在已经允许外资控股 75%,不晚于 2005年 12月,将允许外商独资。外资货代进入中国市场有四种策略选择:找中国的公司做代理;设立办事处;设立合资公司;设立独资公司。我们预测,即使中国全面彻底开放以后,外资在中国市场存在的四种方式都将存在,他们会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和规模,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而不是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外资都会搞独资。
现有的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非常活跃,随着国外投资方的设厂而设点。他们凭借管理优势、海外代理网络优势、以及出口 FOB条款优势,掌控相当大的货源,他们也在想法设法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二、中国货代与物流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中国货代行业将进一步实行对内开放。
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进入门槛很高,政府对自然人直接设立国际货代一直没有开放。 WTO之后,中国各行各业都加大了对内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今年 9月初,中国的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凡注册资本在 100万元人民币的流通企业,不分经济性质,都可以申请进出口资格,政府实行核准制。我们预测,紧接着政府主管部门就要对国际货代采取一系列对内开放措施。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调研,论证允许自然人直接持股国际货代企业的可行性和操作规程。我们估计,一旦允许中国自然人持股国际货代企业,将出现迅速引爆民营货代市场。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 WTO承诺开放时间的临近,货代和物流行业将按市场规则进行整合和裂变。我们判断,整合和裂变的方向有三个。其一,包装上市。目前,中外运和中远都有物流板块的上市公司。还有一些国有大型物流公司,比如中铁系统、中邮系统等,正在整合物流资源,准备以物流为核心业务上市。其次,网络化经营。中国的货代和物流公司在网络化方面比较薄弱。可以说,没有一家货代公司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代理网络,只有少数公司在全国范围建立网络。随着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货代公司必须在国内、国内建立健全代理网络,通过联盟形式,快速实现网络化经营。再次,专业化经营。“大而全、小而全”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货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货代,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强化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判断,整合和裂变之后,货代和物流行业将出现一些上市公司、一批网络化企业和众多的专业化公司。
3、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将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据我们观察,国外大的公司,该进来的都已经进来了,比如, DHL、 FedEx、 Shenkers、 Eagle、 Bax、 Nippon、近铁等。他们都是以中外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有的企业合作得非常默契,即使政策允许外资独资了,他们也不会放弃中国的合作伙伴;有的合资企业可能要随着政策开放对合作方式进行战略性调整,转变成独资公司。届时,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将成为中国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国有货代企业将是中国市场的主力军。中外运、中远、中海、中铁、中邮等大型国有企业正积极得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机遇,由传统的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队。民营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鼓励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商务部即将推出国际货代对中国自然人开放的新举措。不久就会涌现出一大批民营货代和物流企业,他们产权清晰、轻装上阵、体制灵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三支劲旅,在中国的货代和物流市场强烈角逐,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4、货代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成为投资热点。
中国独特的经济形态给了货代和物流市场独特的投资机会。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的第六位。到 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 2000年要翻两番,预计要达到四万亿美元。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将翻两番,预计能够达到两万亿美元。中国的货代和物流也将随之同步增长。中国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中国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会发展成为世界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变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因此,中国货代和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国的货运物流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政府层面也在积极做物流区域规划,比如,珠江三角洲物流规划和长江三角洲物流规划。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物流规划,兴办物流园区。这些情况说明一个现象:货代和物流市场仍将成为中外投资者追捧的“靓女”,继续成为投资热点。
1950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成立,是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总代理。
1973年,中国外运与日本班轮公司合作,开辟了我国首条集装箱运输试运航线,开创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先河。
1977年,中国外运与铁道部和香港华夏公司合作,首次推出海铁联运服务,实现了铁路运输货物经香港中转,海运至世界各地的铁海联运业务。
1980年,中国外运开辟了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大陆桥通往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大陆桥运输方式。
1980年开始,中国外运总公司先后在美国组建了华运公司、华美航务公司;在加拿大组建了中国外运加拿大公司;组建香港的宏光发展有限公司、威林行业有限公司等4家独资子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共有19家,在国外注册的控股公司有8家。
1980年,中国外运率先在我国开办了国际多式联运业务,首次实现了一票到底的门到门服务。
1980年,中国外运与日本OCS合作,在我国率先引进航空快件业务。1986年,中国外运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DHL建立合资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快递企业。其后又相继与UPS等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国际空运网络。
1980年,中国外运在我国进行了挂式集装箱的首次试行,在满足货主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198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合资双方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敦豪国际航空快递公司,双方各占一半股权。
1994年中国外运开始贯标认证工作,截止到2002年底,包括集团总公司在内的90家企业先后获得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
1996年,中国外运贯彻外经贸部关于加强中国外运集团化管理的决策,将国内各省市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权上收,实现了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
1997年中国外运开始尝试资本运营,1999年10月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7年6月19日,中国外运成为大陆首批参与海峡两岸直航的运输企业,并成为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1997年,中国外运集团被批准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同年底,正式注册成立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1997年12月8日,中国外运集团重组,进行了集团结构调整、业务整合、资产重组、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
1999年底,制定了《中国外运集团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在21世纪初叶外运集团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方向,同年被确定为中央直属的180家国有重要企业之一。
2000年12月28日中国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0亿元人民币。
2001年6月,中国外运与中国奥委会签订为期四年的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奥委会货代及物流独家高级赞助商。
2002年11月20日,中国外运将沿海沿江十一家省市子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优良资产剥离出来,和四家专业子公司一起,共同组建成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月13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融资总额5.03亿美元。
1、1950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成立,是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总代理。
2、1973年,中国外运与日本班轮公司合作,开辟了我国首条集装箱运输试运航线,开创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先河。
3、1977年,中国外运与铁道部和香港华夏公司合作,首次推出海铁联运服务,实现了铁路运输货物经香港中转,海运至世界各地的铁海联运业务。
4、1980年,中国外运开辟了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大陆桥通往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大陆桥运输方式。
5、1980年开始,中国外运总公司先后在美国组建了华运公司、华美航务公司;在加拿大组建了中国外运加拿大公司;组建香港的宏光发展有限公司、威林行业有限公司等4家独资子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共有19家,在国外注册的控股公司有8家。
6、1980年,中国外运率先在我国开办了国际多式联运业务,首次实现了一票到底的门到门服务。
7、1980年,中国外运与日本OCS合作,在我国率先引进航空快件业务。1986年,中国外运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DHL建立合资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快递企业。其后又相继与UPS等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国际空运网络。
8、1980年,中国外运在我国进行了挂式集装箱的首次试行,在满足货主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9、1994年中国外运开始贯标认证工作,截止到2002年底,包括集团总公司在内的90家企业先后获得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
10、1996年,中国外运贯彻外经贸部关于加强中国外运集团化管理的决策,将国内各省市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权上收,实现了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
11、1997年中国外运开始尝试资本运营,1999年10月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2、1997年6月19日,中国外运成为大陆首批参与海峡两岸直航的运输企业,并成为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13、1997年,中国外运集团被批准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同年底,正式注册成立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14、1997年12月8日,中国外运集团重组,进行了集团结构调整、业务整合、资产重组、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
15、1999年底,制定了《中国外运集团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在21世纪初叶外运集团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方向,同年被确定为中央直属的180家国有重要企业之一。
16、2000年12月28日中国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0亿元人民币。
17、2001年6月,中国外运与中国奥委会签订为期四年的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奥委会货代及物流独家高级赞助商。